躋身中國西部百強縣第34位;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0億元,增長3.5%;成功創建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等;高質量承辦第六屆中國基層廉政研究論壇、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黨政聯席會等重大會議活動……2022年,大竹縣各項經濟指標運行平穩,走出一條從震蕩下行到企穩回升的復蘇曲線,走出一串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足跡。
這一年,區域協同持續深化,積蓄了邁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這一年,數字賦能產業壯大,激發了產業強縣的活力引擎。
這一年,鄉村振興活力煥發,擘畫了宜居宜業的嶄新畫卷。
這一年,民生答卷暖人暖心,擦亮了竹鄉兒女的幸福底色。
一年來,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大竹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百萬竹鄉干群,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市委五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重執行、創一流”工作取向,嚴格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激情奮進、擔當實干,穩住了經濟基本盤,發展質量效益有新的提升,民生福祉有新的增進,經濟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交出了一份讓市委放心、讓全縣人民滿意的精彩答卷。
區域協同
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
2022年7月27日,重慶市梁平區、長壽區、墊江縣、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以及達州市達川區、開江縣相關負責同志齊聚大竹縣,借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黨政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舉辦的契機,共謀發展之策、共敘合作之誼,聚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樣板地。
會議期間,參會人員實地走訪了烏木小龍蝦基地、月華糯稻產業園、川渝合作(達州·大竹)示范園、中國大竹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地,實地感受大竹縣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取得的可喜成績。并簽訂了《梁平區、長壽區、墊江縣、鄰水縣、達川區、開江縣、大竹縣共建明月山糧油(糯稻)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會議為七區縣指明發展方向的同時,也延展了區域合作的深度與寬度。
作為達州對外開放的“南大門”,大竹時刻找尋著新的發展契機。
聚焦大交通、大平臺、大招商,大竹持續深化區域協同發展,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將目光瞄準了“打造川東北渝東北開放合作新高地”。
暢通對外開放大通道。堅持“交通先行、樞紐為重”,扎實推進交通運輸三年大會戰,加快構建“四鐵四高速七干線”綜合交通聯運體系。外聯拉伸“主骨架”,西渝高鐵正式開工,城宣渝高速、大墊高速等建設加速推進,縣域綜合交通能級進一步提升。內暢疏通“主動脈”,縣域內“半小時”通勤圈已初具雛形。
構建區域協同大平臺。積極參與達州打造四川東向開放門戶示范區建設,深化“六同”機制,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飛地園區”。協同推進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建設,以唱響“雙城記”、建好“經濟圈”為主線,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共同書寫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的新篇章。
推進產業招商大攻勢。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用好用活“8+5+6”招商機制,完善月度考核實施細則,積極參加西洽會、西博會、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重大投資促進活動,推動商品走出去、企業引進來。深入實施“竹商回引”工程,扎實開展延鏈招商、區域招商、資本招商、以商招商,吸引更多“三類500強”、“行業10強”、頭部企業、高精尖項目落戶大竹。
開放創新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今天的大竹,已經成為要素洼地、投資福地、創業寶地,我們正以開闊的胸襟和包容的姿態,迎接各方企業來竹投資、共促發展?!痹?022年7月14日舉辦的達州·大竹數字經濟發展推介會上,大竹縣委書記李志超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參會企業代表暢敘合作友誼,共謀大竹數字經濟發展。
作為全國第一個擁有縣域數據中心的城市,大竹縣先后榮獲“四川省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數字中國·西部縣(市)級區域數字化‘改革+轉型’實驗基地”等榮譽稱號,成功躋身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數字經濟正成為大竹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一年來,大竹縣強化信息化統籌、數字化治理、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和通信網絡建設管理,強化數字賦能、壯大實體支撐,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大竹數字經濟,促進全縣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聚力打造成渝地區數字經濟新引擎。
大竹縣扎實落實《達州市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和大數據作為“首位產業”,統籌推進全縣信息化發展,加快電子信息制造業、電子商務、通信服務產業發展。
緊扣數字經濟產業園和飛地園區“兩大抓手”,大竹縣圍繞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積極引進互聯網+、總部經濟等新型經濟業態,促進數字經濟項目落戶園區。同時,依托大竹(成都)總部經濟產業園,大力發展“飛地經濟”,促進要素跨時空流動和升級。目前,大竹數字產業園已孵化入駐企業133家。
按照“謀劃一批、在建一批、投入一批”的思路,大竹縣加快建設能源、水利、交通、通信、地下管廊等各類設施感知終端,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完善軟硬件基礎設施,并實施“上云用數賦智”“數字化轉型”及“百日攻堅”招商引資三大行動。目前,全縣累計建成5G基站868個,互聯網寬帶接入24.68萬戶。
如今,大竹縣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電子信息和大數據、智能裝備制造、苧麻新材料持續壯大,川環二期、東柳醪糟5萬噸速凍湯圓生產線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規上工業企業在全市率先突破200戶。
振興鄉村
夯實農業農村基礎
田疇辟,進而倉廩實;器械利,方能蓄積饒。
2022年,大竹縣成功舉辦第六屆“喊山開茶”文化節,漁人部落創國家4A級旅游景區完成省級評審,完成撂荒地治理3.68萬畝,糧食播面達175萬畝,年產量達62萬噸,年出欄生豬82萬頭,完成大豆擴種19.2萬畝,現代農業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
一年來,大竹縣依托竹、苧麻、糯稻、香椿、白茶“5+N”特色產業,打造百萬畝特色產業基地,構建農產品百億加工集群。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持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穩糧、保供、擴產增收,牢牢穩固糧食安全“壓艙石”。
為做好撂荒地治理,全力保障糧食安全,大竹縣及時對效益低下、產品品質低劣的產業進行轉型,通過項目建設推動市場主體參與撂荒地整治,以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全程托管等方式推動撂荒耕地規?;卫?。建立耕地撂荒治理責任分工制,相關單位定點聯系鄉鎮(街道),點對點提供技術服務。
為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竹縣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6萬畝。開展農機機電提灌站建設,狠抓農機化生產道路建設,加強農機服務能力,主要農作物機耕、播、收面積達228.4萬畝,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68.8%。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創建,扎實開展農業現代化。
緊扣數字賦能,守正創新,服務“三農”扎實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大竹縣統籌協調移動、電信、聯通、鐵塔、廣電5家通信公司,實施數字鄉村提速攻堅、信息進村入戶提升、鄉村政務資源共享“三大行動”,加快鄉村4G、5G通信網路等基礎建設,鄉村信息惠民服務持續深化,讓“數字鄉村”成為鄉村振興重要支撐。
依托特色產業,大竹縣建成縣級物流中心1個、冷藏庫100余座,新發展糯稻2萬畝,香椿品種改良1萬畝。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4747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110家。建成數字農業平臺16個。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成功申報綠色食品4個,無公害農產品1個。
溫暖民生
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
一年來,竹城黨員干部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問題,傾心傾力謀為民之舉、求利民之實。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的同時,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讓發展實績更有“溫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2022年,全縣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大竹中學納入教育部“十四五”縣域普高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縣教育園區等項目加快推進;縣人民醫院納入國家首批“千縣工程”,縣中心敬老院榮獲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單位。污染防治扎實推進,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創歷史新高,優良天數336天、優良率達92.1%,主要河流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牛角灘國考斷面水質改善經驗成為全省重點小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先進典型,卷硐片區礦山生態整治全面完成。
傾心傾力,體現在一處處細枝末節的貼心周到,是人民群眾能夠感知到的點滴“溫情”。
抓實民生實事辦理。大竹縣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堅持抓好“9+8”民生工程,制度化開展“十大民生實事”、縣城社區民生實事辦理。聚焦共同富裕目標,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穩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
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大竹縣緊扣“川東北渝東北區域教育強縣”建設目標,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加強校園周邊環境集中治理,不斷優化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升級改造文化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深化城鄉基層治理。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快縣鄉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規范化建設。扎實推進平安大竹建設,深化“八五”普法教育,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抓好禁毒防艾、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等工作。加強搶險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完善自然災害預防、應急物資保障、救援隊伍建設“三大體系”,提升災害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
冬去春來,辭舊迎新。站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起點,百萬竹鄉兒女將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昂揚的姿態,擁抱新時代,展現新氣象,干出新作為?。ú苘倾懀?/p>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信息公開入口 達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蜀ICP備05031156號 公安備案號51170202000231主管: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