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備受市民關注的達城肖公廟二八三至石龍溪立交段道路、張家壩大橋拼寬路段、西外陽平路接馬踏洞片區道路同時通車,拉開了通川新一輪快速發展的序幕。
去年以來,通川區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強化“主城擔當”,服務全市大局,縱深推進“三城三地三片區”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穩大盤,推動發展藍圖變高質量“實景”。今日之通川,人不下鞍,馬不停蹄,城市鄉村處處都是奮進拼搏的主戰場。
“三城”耀巴渠
新年伊始,通川經開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內,處處可見火熱的生產場景。走進2022年11月剛入駐園區的會歐建材機械公司,工人正鉚足干勁,日夜奮戰,奪取“開門紅”。
產業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基石。聚焦產業賦能,通川堅持調優一產、做強二產、繁榮三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能級再造“兩翼”齊飛,加快建設“產業興旺、經濟繁榮”的實力之城。據初步統計,2022年全區地方生產總值增長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達8.5%。
堅持創新驅動。這一年,通川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圍繞主導產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加快建設“潛力無限、動能十足”的活力之城。
持續以文潤城。深挖千年建城歷史文化,傳承巴文化、紅色文化等城市文脈,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全力打造“巴人故里、紅色通川”鮮活樣板,“譽滿川渝、名揚九州”的魅力之城正快速呈現在人們面前。
“三地”通九州
“以前開車回家,經常掛底盤,現在路修好了,車子還能開到地壩里,很方便?!北畯R鎮千口村村民魯登國指著平整的瀝青路高興地說。
經濟發展,道路先行。通川全力打好“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全面疏通區內區外循環堵點淤點,著力構建“1311”城市交通圈,加快建設功能完善、智慧高效、高度協作的現代物流體系,以更高水平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打造“融通四海、暢行八方”的通達開放前沿地。2022年,抱回了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全省“交通強縣”試點縣和首批“金通工程”樣板縣等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路通百業興。通川大力發展“周末經濟”“節日經濟”,推出一批城市觀光游、近郊體驗游、鄉村田園游精品線路,不斷延伸“游購娛、食住行”產業鏈條,打響“都市城郊”休閑品牌,“步步皆景、處處入畫”的通川成為市民城郊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發展為民,共享幸福。通川加強統籌老城新區、地上地下、生產生活,調整優化空間布局,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完善新區功能配套。推進產城人融合發展,持續提升宜居宜業環境,強化“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積極構建“一刻鐘”舒適生活圈、“全閉環”就業創業鏈,著力打造“居者心怡、業者心悅”的幸福宜居首選地。
“三片區”納百川
快遞要去鎮上取,生鮮食品不敢買,這曾是不少偏遠鄉村村民網購時遇到的難題,快遞進村成了不少村民的期待。
為此,通川聚焦“五街一委三鎮”,重點培育現代服務業、商貿物流業、特色金融業。大力開展“樂享新生活·消費來通川”系列活動,成功拉動消費近7億元。搭建了“電商物流+共同配送”的物流發展模式,成功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在自我突破中,加快建成“集聚水平高、輻射能力強、服務功能全”的都市商貿物流集聚片區。
規劃藍圖的落地見效,離不開項目的支撐。通川區聚焦“中部三鎮”,瞄準食品醫藥、智能制造重點產業。2022年,川漢子二期、中醫藥產業園、哈工三維等20余個項目簽約落地,固源醫療、蜀鷹航空等30個項目開工建設,民發藥業、鳴川汽車等12個項目建成投產。奮進之下,成效顯著,“以園興城、以城促產、生態優美”的環鳳產城一體發展片區正加速建成。
強勁戰略下改變的遠不止這些,借力于新的發展戰略和通達開發的交通物流,“北部七鄉鎮”也重煥新生,發展全面提速;大力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金石、青寧、梓桐等文旅名鎮穿珠成線、連點成片,在加快建成“田園景區化、景村一體化、旅游全域化”的北部農旅融合發展片區中,全面打響鄉村振興攻堅戰。
新時代肩負新使命,新起點瞄準新高度。新的一年里,通川將繼續立足首善之區、首位之城,用實際行動擔當作為。專注定力抓發展,按照市委賦予通川的使命定位,加快建設“三城三地三片區”。擔當首位之責、夯實“支點”底座,為加快建設達州促進共同富裕示范區而不懈奮斗。(楊潔 譚楚甲 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