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露初降,秋意漸濃,柔和的第一縷晨光緩緩從鳳凰山灑向城區。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行走于達城,從城市到鄉村,從滿綠庭院到林蔭小道,從房前屋后到田間地頭,處處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滿眼的綠色,呈現出一幅幅林城相融、林水相映、林路相依、生機盎然的達州“綠網”。微微秋風不時吹拂,遠眺山野林海碧波重重,近觀城鄉綠植綿延起伏。這里,日日夜夜演繹著一場跨越1.66萬平方公里的“綠色蝶變”!這是達州隨處可見的綠色魅力,也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果。
2017年啟動創森以來,我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創森工作領導小組,并在原市林業和園林局(現市林業局)設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政府分管領導任辦公室主任。各地各相關部門也相繼成立創森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全市上下形成了黨委政府主導、城市創建統籌、專班專項推進、部門密切協作、縣(市、區)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
創森以來,全市完成造林65萬畝,新建和改擴建城市公園55個31000畝,全市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83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提升至41.17%,林木覆蓋率達到55.16%,道路、水岸綠化率均達84%以上,市民對國家森林城市的知曉率、支持率、滿意率保持在95%以上。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數字背后,是一棵棵鮮活樹苗挺立的詮釋,是一片片森林交錯綠網的呈現,是越來越好的數字生態展示,也代表著創森工作真正實現了還綠于民、還生態于民。
綠色先行
農民吃上“生態飯”
銀杏、香椿、烏梅、油橄欖、青花椒……一年四季不同的林業作物,逐一登場,一年四季都能聞到清新醉人的果香。
達川區百節鎮烏梅山村的村民王大哥興奮地說,“現在也不用出門打工了,在家門口掙錢,又不耽誤照顧家里?!边@樣的秀美村莊和受惠村民在我市絕非個例。自創森工作啟動以來,我市緊貼群眾需求,將創森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助推脫貧增收,蹚出了一條綠富同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共贏之路。
打造一條條完備的綠色產業鏈,譜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佳話,是達州創森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夠在“綠山頭”的同時還能“鼓腰包”?達州市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大力培育銀杏、油橄欖、香椿、樹花菜、烏梅、青花椒、竹產業等特色“達字”招牌,推進林業旅游、康養旅游,將優質森林生態資源轉化為優質生態產品和服務。不斷探索綠色崛起之路,通過將旅游興市與富民興業相融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全民共享的元九登高節、點燃夏日熱情的荷花節、春風拂面的桃花節以及金滿鄉野田間的油菜花節等,實現了執青山綠水之燈、點金山銀山之光的美好愿景。據了解,全市累計建設各類特色產業基地211萬畝,創建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1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11個、省級森林康養人家12家。2021年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產值達31.02億元。
綠色帶來生機,產業帶來財富。達州立足生態優勢,巧做山水文章,從“綠化”到“生態化”。創森進程中,全市堅持新建和低改相結合,培育鼓勵龍頭示范帶動,培育壯大林業龍頭企業35家,其中3家成為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建立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265家,成功帶動了周邊村增收致富,農民腰包鼓了,綠色產業變為綠色財富。2021年全市林業生態產業總值達191.8億元,與2017年相比增幅達35.1%。一系列促進生態產業發展的組合拳,實現了林業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的協調發展,切實走上了“林業增效、林農增收、林區變景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厚植生態
沃土涌動“綠色潮”
創森當前,文化當先。綠色映初心,葉綠滿城香。在打造具有鮮明達州特色的國家森林城市同時,積極融入巴人、漢闕、紅色文化和巴山渠水森林文化。讓廣大市民不僅僅能看到綠色、聞到花香、聽到鳥鳴,還能在森林城市里感受到獨特的達州森林文化。精心打造花萼山自然保護區植物生態文化教育基地、百里峽森林文化教育基地、五峰山竹文化教育基地、賨人谷博物館文化教育基地、達州植物園科普教育基地五大文化教育基地,全市科普教育基地達31個,最大限度地擴展建成森林文化教育基地。
全市動員、全民植樹。以捐款建綠、親手植綠、愛綠護綠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植一片樹、添一份綠,干部群眾揮鍬執鏟,扶苗培土,合力種下一棵棵象征著生機與活力的“希望之樹”,一幅幅絕佳的城市森林錦繡圖,正在全民植樹下添綠增彩,徐徐展開。據統計,全市市民各種形式參與義務植樹達1220.26萬人次,共植樹3784萬株,義務植樹參與率達90%以上。如今的達州,共建共享理念已深入人心,市民正在與自己休養生息的城市一起,擁抱森林,擁抱綠色。
全民知曉、全民參與。如今走進達州,無論中心城區還是遠郊鄉村,無論繁華鬧市還是生活小區,入眼綠意濃,處處有創森標語和宣傳欄的身影,植綠、護綠、愛綠的意識深植于群眾心中。創森啟動以來,達州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宣傳。在城市道路、公園綠地、社區、車站等公共場所,制作公益廣告、懸掛宣傳橫幅。全市掀起了創森熱潮,在公交車、出租車LED電子顯示屏上不間斷滾動播放創森標語。充分發揮報刊和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優勢,有效利用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手機短信等新媒體平臺,依托重要場所、關鍵節點、特殊時節大力開展創森宣傳。創森宣傳工作的有效開展,營造了人人知曉創森、人人參與創森的良好社會氛圍,也啟迪著市民樹立和弘揚綠色生態宜居理念,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凝心聚力
各區綠網“齊爭艷”
構建森林網絡,共享創森成果。啟動創森以來,達州各縣(市、區)扎實推進全域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凝聚起共同奮斗的磅礴力量,形成了“一城森林擁巴渠、滿目青翠映故里”的秀麗景觀。
通川區奮力打造綠色中心城區,采取找地建綠、租地種綠、零星空閑地植綠等創新方式,打造街頭景觀節點綠地。新增城區綠化100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公園23個、12000余畝。
達川區構建河流網狀森林,積極開展河流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修建完善濱水景觀、在河流兩邊發展烏梅、花椒等產業,全區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0多平方公里,河系生態極大改善。
萬源市牢筑秦巴生態屏障,城區綠地擴容升級改造380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74%。
大竹縣建精品竹林風景線,將竹林景觀融入鄉村振興規劃,形成了“竹林鄉鎮”“竹林人家”的田園美景。
宣漢縣推進綠色全域旅游,全力打造全國知名旅游目的地,依托山勢奇特、河水清澈、溶洞成群,動物多而珍貴、植物豐富的地理優勢,扎實推進森林城市建設。
開江縣以成功創建油橄欖省級現代林業園區為抓手助推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面推進油橄欖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切實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渠縣2019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時至今日,綠色,成為我市鮮明的符號,大城小巷處處見綠、滿眼春意,書寫了達州綠化史上新篇章。
夢圓創森
山清水碧新畫卷
既樂見風景也不懼風雨,既喜見寒梅又無懼寒霜。創森是充滿激情的,也是充滿坎坷的。創森的路廣且長,緊靠林業人一步一腳印地走。連夜收集匯總創森資料、踏遍青山探查現場、撰寫工作實施方案、完善創森工作情況匯報……這是達州市林業局的工作日常,也是每一個林業人在無數個日日夜夜里的真實寫照。創森過程中,市林業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創建分工和要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創建過程中,面對新的創森指標體系,無疑是對市林業局的全新挑戰。沒有任何參考標準,沒有可以借鑒的成功案例。他們摸著石頭過河,從零開始。為破解難題,市林業局精準施策,精準發力。通過四處請教和自我摸索,召集有經驗、業務熟的老干部和能力強、效率高的年輕職工開足馬力多管齊下全面開工。他們勇于奉獻,將加班“看淡”,共同奮戰在創森一線。他們合力搭建“創森”構架,明晰“創森”路徑,反復校對編寫資料、校對報告,從超10萬頁的“字?!敝泻Y選,形成了最終12500頁的佐證資料。根據申報新變化,結合創森現狀,及時對內容進行補正,連續兩周加班,精簡壓縮成7500頁,提前定板……
當下,達州創森工作已取得重要成效,一組組嶄新的林木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數據,清晰且深刻地展示了達州在“創森”過程中的發展巨變。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要求,達州林業人守初心、擔使命,奮力譜寫新時代下達州林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如今,走進達州,群山環抱,滿目蔥蘢,五彩斑斕,山青水綠,如詩似畫儼然天成……達州森林城市創建征程,實現了“答卷”到“畫卷”的蝶變。
森林城市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達州市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起點、為契機、為動力,以更具生態魅力的全新姿態,拿出拼的勁頭、搏的勇氣決戰四季度,跑出加速度,統籌抓好林長制各項工作,實行最嚴格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高標準推進達州市川東平行嶺谷高質量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大力探索達州國家儲備林建設模式,加快開展林業碳匯本底調查,全力推進全市現代林業園區建設,創新開展花卉苗木市場培育,猛抓油茶產業的迅猛發展,充分發揮竹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森林康養,不斷提升嘉陵江上游生態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堅決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
森林城市,“綠”動達州,可期可待?。ㄧ姖赏?nbsp; 王勇)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信息公開入口 達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蜀ICP備05031156號 公安備案號51170202000231主管: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