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山疊翠,渠水揚波,初秋巴渠大地,處處生機盎然。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考驗,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四川省達州市萬民同心、砥礪前行,以拼搶姿態奮勇爭先,以昂揚斗志闊步向前,交出了經濟社會發展滿意答卷。
資料顯示,自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千億級大關以來,到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351.7億元(比2012年增加1296.5億元),十年之間,達州再破千億,所屬7個縣(市、區)經濟總量全部跨入百億行列。
暢通全面開放大通道
加速融入“雙城圈”新格局
2022年5月19日,注定是載入達州史冊的一天——達州金埡機場正式通航。
這讓正處于“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關鍵時期的達州,完成了從單一機場到雙機場的華麗蝶變。同時,也是達州聚焦“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目標定位,大力實施交通運輸三年大會戰的又一力作。
十年來,從《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身處其中的達州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國家政策的紅利。達州在加速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邁上了嶄新的發展軌道,正構建起“一縱三橫”全面開放大通道。
敢想敢干,源于達州交通建設的底氣——成都、重慶、萬達開“1小時鐵三角”格局和萬達開同城化“半小時通達”格局正加快構建。
鐵路方面,成達萬高鐵華鎣山隧道加速掘進,西渝高鐵項目正式獲批,達萬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進。高速方面,萬(開)達直線高速和開梁高速開工建設,竹墊高速公路完成工可審查。
大交通孕育大樞紐,大樞紐發展大商貿,大商貿催生大物流。據了解,達州“公鐵水空”貨運量目前居全省第二。
達州與萬州攜手打造的東向物流大通道四川東出鐵水聯運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達州班列、中歐班列達州專列讓越來越多的“達州造”產品在日韓、東南亞、歐洲等國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達州正在加快建設秦巴(達州)國際“無水港”。為更好“借船出?!?,萬州、達州等川渝六方已協議共建共營萬州新田港二期。
十年來,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28865公里,比2012年增加9550公里。民用航空客運量55.82萬人。
如今的萬達開,空鐵水公的立體交通體系正在逐步顯現,成為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紐帶。
搭建完備產業體系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2022年1月4日,元旦假期一結束,達州即召開四川達州東部經濟開發區成立大會,為達州的“雙園雙驅”戰略拉開帷幕。
達州是天然氣、鋰鉀資源富集市。數據顯示,達州已探明天然氣儲量7200億立方米,預測富鋰鉀鹵水儲量20.9億立方米,經濟價值達萬億級。
設立達州東部經開區,即是達州市委按照黨中央提出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創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和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重大戰略部署,順應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規律,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從推動達州高質量發展實際作出的重大決策。
達州是革命老區,也是傳統的工業重鎮。針對高質量發展能級不夠,中高端產業發展滯后的問題,市委提出必須沿著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發展方向,融入現代產業體系大局之中轉型升級。
十年來,隨著普光氣田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利用,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突飛猛進,達州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明確提出以萬達開天然氣鋰鉀綜合利用集聚區建設為核心,鮮明“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導向,大力發展“3+3+N”現代產業集群,有效統籌“育龍頭、筑鏈條、強基礎、塑優勢”等工作,推動全市工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在全力招商引資、招大引強的政策支持下,四川能投、浙江正凱、贛鋒鋰業等一大批節能環保企業先后入駐達州。今年上半年,全市新開工高純鋰鹽及退役電池回收綜合利用等項目126個,計劃總投資達1542億元。
延鏈、強鏈、補鏈……天然氣綠色精細化工為達州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預計未來一個時期,全市天然氣用氣量將大幅提升,就地轉化量將保持在40%—45%之間。到2025年,全市天然氣產量有望達到160億立方米。
隨著資源優勢的不斷轉化,達州的工業經濟結構和質量不斷優化。截至目前,已有2家公司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5家企業成功創建省級綠色工廠,2個經開區成功創建省級綠色園區。
2021年,達州市工業增加值達570.1億元,相較于2012年年均增幅達8.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52家,比2012年增長2.2倍。
突出綠色發展主題
讓群眾享受到生態“紅利”
河水潺潺、楊柳青青,河岸兩側垂柳整齊排列,隔離帶上草木蔥蔥、綠樹挺拔,喬、灌、花、草合理布局,形成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的綠化格局,讓市民出門見綠、置身于綠,在綠色發展中享受生活,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提升幸福感、獲得感。
為此,達州市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緊緊圍繞“我們有什么”“政策是什么”“市場要什么”,做足傳統產業“存量”文章、新興產業“增量”文章、未來產業“變量”文章,集中引進一批創新型、引領型龍頭企業和產業契合度高、創新互補性強的配套企業,努力形成鏈條完整、優勢明顯、特點突出的產業體系。
另一方面,推出“貢嘎培優”計劃,篩選一批優質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建立“小升規”企業培育庫和“擬退規”企業幫扶庫,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推動企業建設技術中心、實驗室等創新機構,積極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臺,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2021年,全市累計專利授權量7339件,是2012年的26.8倍。
同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達州市將萬達開毗鄰地區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作為原動力原創性改革項目,先后推出22條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舉措,探索建立跨行政區域合作項目財稅利益分享機制,為教育、醫療、住房、務工等方面的交流融合創造了便利條件。2021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4.56萬人,比2012年增加2.37萬人。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黨的十八大以來,達州市委以主動作為、創新作為、擔當作為之勢,全力推動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為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加速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如今,一個個新興產業為達州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集聚起強勁新動能。(李道全 張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