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光灰城市”到“碧水藍天”,從“窮山惡水”到“生態宜居”……黨的十八大以來,達州生態環境質量發生巨大改變。10月10日,達州市召開生態文明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細數近年來達州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成效,并現場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近年來,達州市河流水質明顯改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將如何鞏固和加強呢?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陳金果:黨的十八大以來,達州市始終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眾多的實際,聚焦科學系統規劃、污染綜合治理、流域生態修復、長效機制建立四個方面,建成污水處理設施301座,儲備重大生態環保項目41個,實現全市23個國、省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100%。
為鞏固和加強水環境質量改善成果,我局后期還將繼續打好重點流域水質提升攻堅戰、流域區域協同治理聯合戰、優質生態產品提供保衛戰,持續推進河湖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記者:今年我市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在全省排位靠前,我們主要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管控成效如何?
市生態環境局環??偙O陳春生:據統計,今年我市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共68天,臭氧濃度同比上升了16.5%,其中7、8月,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就達32天,相較往年防控形勢更為嚴峻。
市委、市政府隨即作出“嚴防臭氧污染、全力搶回優良天”的要求,全市上下聞令而動、合力攻堅,堅持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治理、堅持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堅持部門聯動協同管控,有效化解了臭氧污染風險。夏季應對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以來,我市成功搶回6個優良天,臭氧污染天數僅3天。7-9月,更是保持了100%的優良率,相關做法得到了省上領導的充分肯定。
記者:大家都清楚,固體廢物特別是生活垃圾、危險廢物,一旦處置不當就會對土壤造成不可逆污染。近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也曝光了很多固體廢物管理方面的問題,請問,我市在固體廢物處置能力提升方面作了哪些工作,成效怎么樣?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楊培:近年來,我市先后出臺《關于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達州市“十四五”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等文件,規劃建設了一批固體廢物處置項目,工業固廢、危險廢物、生活垃圾等無害化處置能力大幅度提升。
工業固廢方面,建成了100萬噸/年磷石膏水洗裝置、35萬噸/年石膏粉生產線以及5萬噸/年水基泥漿綜合利用等項目,2021年全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達406萬噸,綜合利用率71.8%。
危險廢物方面,建成廢礦物油、廢鉛蓄電池等危險廢物集中收集項目6個,收集轉運能力達3.4萬噸/年,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處置的難題得到有效解決。5萬噸/年危險廢物綜合處置項目和6.5萬噸/年油基泥漿綜合利用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前建成投運,屆時將基本實現危險廢物處置“不出市”的目標。
醫療廢物方面,建成醫療廢物處置項目2個,處置能力達7825噸/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市安全處置醫療廢物9735噸,其中涉疫醫療廢物942噸,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100%。
生活垃圾方面,建成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2座、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1個,目前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為2200噸/日。宣漢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預計今年年底前建成投運,屆時全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將達2900噸/日,原生生活垃圾也將實現“零填埋”無害化處置。
記者:當前,我市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市生態環境局會如何優化執法方式,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楊培:近年來,達州市生態環境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一是堅持“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執法,將檢查對象分成重點監管、特殊監管和一般監管,通過科學設定檢查比例和頻次,開展現場執法。目前全市納入重點監管企業203家,一般監管企業2211家,特殊監管企業2家。二是堅持正面清單監管執法,對正面清單上的企業原則上不進行現場調研指導,不開展現場執法檢查。同時,通過柔性執法保障企業正常生產,推行“執法+服務”的執法理念,開展送法入企等活動。三是堅持非現場監管執法,目前,建成可實現市縣兩級同時巡查,分區分類管控的在線監測、用電監控、視頻監控管理平臺3個,129家企業安裝了自動監控設備,在線監測點位180個,視頻監控點位125個,用電監控點位235個,監測監控點位總數達到540個。(羅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