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考驗,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達州市上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政方針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扎實工作,交出了經濟社會發展滿意答卷,巴渠大地發生了喜人變化。
一、經濟總量穩步擴大,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2年以來,達州市經濟總量實現量級突破,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兩千億大關,2021年達到2351.7億元,比2012年增加1296.5億元,2012-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7%。經濟總量穩步擴大的同時,人均GDP也隨之快速增加,2021年全市人均GDP43646元,比2012年增加24365元,年均增長7.8%。
財政實力大幅提升。經濟快速增長帶來了財政收入的穩定增加,政府支持發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2021年,全市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3.3億元,比2012年增加81.3億元,年均增長12.7%。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436.2億元,比2012年增加195.8億元。
縣域經濟競相發展。積極引導各縣(市、區)優化發展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7個縣(市、區)經濟總量全部跨入“百億”行列,其中宣漢縣、大竹縣GDP分別突破500億元、400億元。宣漢縣首位優勢突出,2021年GDP達到500.7億元,比2012年增加302.5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21.3%,實現創建全國“百強縣”趕超升位;大竹縣、渠縣穩居中國西部百強縣,通川區創建為全省服務業強區,達川區、萬源市、開江縣實現特色發展、加快發展。
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基礎持續鞏固
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全市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呈現出“一產趨穩,二產加快,三產崛起”的特點。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26.3:39.9:33.8調整至2021年的17.5:35.5:47,第一、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比2012年降低8.8和4.4個百分點,三產增加值占比提高13.2個百分點。2015年三產占比反超二產,體現了全市經濟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變歷程。
農業生產形勢穩定。農業大市“金字招牌”持續擦亮,糧食連年增產并連續9年全省第一,“巴山食薈”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國、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2家,省級現代農業園區6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378.1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665.3億元,年均增長4.6%。2020年受疫情沖擊,二、三產增加值大幅回落,一產增加值依然增長5.5%,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
工業強市加快推進。堅定不移實施“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戰略,持續壯大“3+3+N”現代產業集群,工業經濟結構和質量不斷優化。全市工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334.6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70.1億元,年均增長8.2%。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穩步向好,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52家,實現利潤總額167.13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2.2倍和115.1%。2012-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4%。
服務業發展加速崛起?,F代服務業迅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接連涌現,為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提供了重要支撐。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大關,2021年實現1105.1億元,比2012年增加748.5億元,年均增長8.6%。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達587家,居全省第2位,實現營業收入204.9億元,較上年增長33.9%,實現利潤總額15.6億元,較上年增長39.6%。
三、內外需求動能加強,發展空間擴展延伸
投資規模穩步擴大。達州市全速推進項目建設,202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實現1766.6億元,增長11.3%,比2012年增加940.3億元,年均增長14.7%,投資對經濟的貢獻率達45%。重點項目支撐有力,2021年全市142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81.3億元,全省重點項目考核進入“紅榜”。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2021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270.4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586.8萬平方米,兩項指標均為2012年的3.2倍。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在擴大內需政策措施作用下,全市商貿流通和市場消費加快發展,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2021年,達州市被商務部納入全國第一批(全省唯一)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專項行動試點地區,成功創建省級消費中心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2年的453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281.5億元,年均增長12.4%。除2020年受疫情影響出現負增長外,其余年份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速,總量穩步攀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
對外開放縱深推進。緊緊圍繞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建設,開放發展水平與經濟外向度大幅提升。2021年,全市“萬企出國門”活動有序推進,進出口實績企業達78家,總額突破50億元,增長93.7%。中國(四川)自貿區達州協同改革先行區正式獲批,渠縣經開區創建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2021年,全市進出口總額79859萬美元,同比增長93.7%,總量是2012年的4.3倍,其中,出口額72666萬美元,進口額7193萬美元,凈出口65473萬美元。
四、基礎建設成效明顯,發展條件持續改善
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全域統籌融合發展,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為優化調整城市新區和產業發展布局,2021年,全市調整優化了城市新區設置,對達州高新區進行了擴區調位,新設立達州東部經開區。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50.83%,比2012年末提高14.73個百分點,城鄉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有力重塑“新版圖”,高質量完成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鄉村布局更加合理,資源配置更加高效。
交通設施日趨完善。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面提速,西進東出、北上南下“十字”高鐵樞紐基礎奠定,融入全國全省發展大局步伐加快。2021年末,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288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7公里,公路總里程比2012年增加9550公里。2021年,我市完成公路貨運周轉量120.26億噸公里,比2012年增加了8.46億噸公里。完成公路客運周轉量14.56億人公里,民用航空客運量55.82萬人。
信息水平快速提升。郵電通信業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持續提升,有效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21年,全市完成郵政、通訊業務收入34.2億元,增長6%,比2012年增加9.7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5.2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40.01萬戶,分別比2012年增加12.05萬戶和117.71萬戶。
綠色發展成效凸顯。堅持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2021年,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24天,城市飲用水達標率100%,污染耕地治理率100%,森林覆蓋率為45.58%,單位GDP能耗0.4981噸標準煤/萬元,比2012年下降0.3939噸標準煤/萬元。
五、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事業大幅改善
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叭f達開”區域技術創新中心和知識產權高地加快推進。2021年,全市累計專利授權量7339件,是2012年的26.8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企業453家,占比47.6%;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8家,總數達10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零的突破。數字賦能全面提速,川東大數據中心建成投運,數字經濟產業園、“城市大腦”強力推進,新增上云工業企業319家,數字創新、人工智能正逐步融入百姓生活,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文旅服務提質升級。積極順應大眾旅游新時代,深度挖掘巴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態康養資源,文旅市場繁榮興盛,“巴山夜雨水墨達州”文旅品牌享譽全國。2021年,全市共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個,分別比2012年增加10個、2個、3個,接待游客738.15萬人次。大力發展公共文化體育事業,羅家壩、城壩遺址入選國家“十四五”大遺址名單,成功舉辦市第二、三、四屆運動會、殘運會,群眾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衛健事業統籌推進。達州市以“健康中國”“健康達州”戰略為指引,堅持“大衛生、大健康、大服務、大共享”發展理念,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取得新進展。2021年,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223個、床位4.16萬張,比2012年分別增加51個、2.13萬張。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28200人,比2012年增加13675人。2021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57歲,較2012年提高2.92歲,全市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2.11‰和4.04‰,分別較2012年下降了4.09‰、5.7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14%。
社會保障全面增強。堅持把就業和社會保障作為最基本的民生。2021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4.56萬人,比2012年增加2.37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74.72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1.02萬人,比2012年增加455.85萬人;全市共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96個、床位22591張,社區服務設施621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收入分配差距縮小。如期實現全域脫貧目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2020年,全市71.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2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個貧困縣(市、區)全部摘帽,達州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歷史性解決,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9元,增長9.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4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38元,分別比2012年增加21448元、10993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33:1縮小至2021年的2.11:1,差距進一步縮小。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達州市委、市政府主動作為、創新作為、擔當作為,全力推動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是達州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十年。展望未來,全市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進一步強化“示范”擔當,放大“中心”優勢,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ㄊl東)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信息公開入口 達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蜀ICP備05031156號 公安備案號51170202000231主管: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