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地處四川東部,轄4縣4區1市(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通川區、達川區、達州高新區、達州東部經開區、萬源市),轄區面積1.66萬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537萬人,是人口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交通樞紐和革命老區,享有“巴人故里、紅色達州、中國氣都”之稱。
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達州歷為州、郡、府、縣所在地,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制史。達州曾是5300多年前古巴人繁衍生息的沃土,媲美三星堆的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見證了遠古巴人文明的輝煌歷史。達州漢闕存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是全國最大的漢闕群。達州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浴血奮戰,當年8萬多人參加紅軍,2萬多人為國捐軀,孕育了張愛萍、陳伯鈞、向守志、魏傳統等50多位共和國將軍。
環境優美,宜居宜游。達州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最高2458.3米、最低222米,明月山、銅鑼山、華鎣山縱臥其間。達州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森林覆蓋率45.6%,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年均300天以上。達州自然、人文景觀異彩紛呈,現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地質公園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榮獲省級衛生城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森林城市和省級旅游標準化示范市等榮譽稱號。
資源富集,物產豐饒。達州是國家重要的能源資源戰略基地,是川氣東送工程的起點,已發現各類礦產資源42種。其中,天然氣資源總量3.8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7200億立方米,年產量100億立方米以上,附產硫磺220萬噸以上,是亞洲最大的硫磺生產基地;查明煤炭資源儲量9.75億噸,是四川省1/3主焦煤基地之一;水泥用灰巖資源儲量大、質量優,已查明資源儲量4.6億噸,遠景儲量34.47億噸;已探明鉀鹽資源儲量近1500萬立方米,液態鉀鹽天然鹵水含鉀、鍶、鋰等微量元素,均達到了開發利用的價值,遠景潛力巨大。達州還是中國苧麻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烏梅之鄉、中國糯米之鄉、中國油橄欖之都、中國富硒茶之都、中國醪糟之都。
區位獨特,交通便捷。達州地處中國版圖中心,是成渝、關中—天水、大武漢三大經濟區的重要連接帶,是四川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和通江達海的東通道。達州是全國公路運輸主樞紐城市,是四川首批交通強市試點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定位達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達州火車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車站,成達萬、西達渝雙高鐵將在達州十字交匯,正式融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達州金埡機場建成運營,已開通20條航線,通航“北上廣深”等20多個大中城市。
產業完備,發展迅速。達州已初步形成以能源化工、新材料、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輕紡服飾、醫藥健康、綠色建材為主導的“3+3+N”現代產業體系,“2+7”產業園區加速發展,達州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獲全國農產品加工基地稱號。達州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國家優質生豬生產基地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重點地區,糧食產量連續9年居全省第一。大竹縣連續多年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宣漢縣被省委省政府納入全國百強縣培育名單。
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在達州交匯疊加,達州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搶抓戰略機遇,大力推進“157”總體部署,不斷強化“示范”擔當、放大“中心”優勢,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